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是脍炙人口的京剧剧目,原名《安天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1953年于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主演此剧并获得金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大闹天宫》曾多次走出国门,获得世界各地观众的赞誉。大闹天宫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众多影视作品上映,其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出品的同名动画电影被视为我国动画史上的*之作,斩获“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美术片奖” 等嘉奖, 至今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通俗易懂的传统剧目,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小春主演的京剧版和三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裴艳玲主演的河北梆子版*影响力。《哪吒闹海》故事取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天真烂漫、敢作敢当的少年英雄小哪吒备受读者喜爱。故事被改编成众多影视作品上映,其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出品的同名动画电影被视为我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斩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动画电影奖”“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等荣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图画书《哪吒闹海》讲述英雄少年哪吒为解救百姓疾苦与龙王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图文创作吸收了各剧种版本和动画电影的可取之处,自小心中就有着浓厚“哪吒情结”的画家李珂以极其饱满的热情创作了这本图画书,以清新雅致、富含民族韵味的水彩画风,重塑与众不同的“哪吒”形象,同时也为读者再现了美丽奇幻并饱含童真、童趣的神话世界。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闻名中外的京剧剧目,剧本改编自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全剧具有颇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早在1930年,作为精雕细琢的梅派传世名剧《霸王别姬》便成为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赴美演出的重点剧目,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2014-2016年,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史依弘主演的同名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先后在美、法、日、英等国上映,斩获“世界3D电影*奖‘金卢米埃尔奖’”等嘉奖,令国粹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图画书《霸王别姬》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再现悲剧英雄西楚霸王项羽与至爱虞姬生死诀别的故事,书中既有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又有百转千回的情感描摹,为读者重现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凄美绝响。画家刘向伟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纯熟地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融合了工笔人物、青绿山水等表现技法,并吸收了民间年画以及京剧脸谱造型和服饰设计等诸多表现手法,营造出生动传神、古朴绚丽的视觉效果。
宇宙锋
《宇宙锋》是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全本剧又名《一口剑》、《六义图》。全剧以“宇宙锋”宝剑为线索,讲述了秦二世时期忠义良臣匡洪与奸佞小人赵高的对峙交锋,揭示了秦二世的昏庸无道和秦王朝覆灭的必然性。戏剧《宇宙锋》塑造了善恶分明的典型形象,其中,为挣脱命运束缚而被迫装疯的赵艳容是全剧焦点,很多戏剧大家都曾饰演过这一角色,其中以梅兰芳、陈素真、陈伯华三位大师所演绎的版本*为经典,在戏剧界并称为“宇宙三锋”。
图画书《宇宙锋》故事吸收各剧种版本的精髓之处全新改编,既凸显核心情节,又力求故事完整性和可读性,画面融合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及西方水彩画技法绘图、设色,营造出既保有传统绘画风格、又兼具丰富层次的艺术效果。
十五贯
《十五贯》是家喻户晓的昆曲名剧,被誉为“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此剧目于1956年被浙江昆苏剧团首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被誉为“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昆曲因此被誉为“江南兰花”。上世纪50年代,在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里,《十五贯》在北京公演47场,观众达到7万人次,创造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奇迹。
《十五贯》故事*早出自明末冯梦龙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图画书《十五贯》参照了原著和戏剧改编脚本,讲述苏州知府况钟力排众议,不惜以官位做担保来帮助百姓洗脱冤屈的故事,故事体现出对主观臆断的昏官的贬斥和对勤政求实的清官的褒扬,也传递出是非公断、善恶分明的传统价值观,主题颇具现实意义。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小写意技法,并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为读者呈现亲切灵动的市井画卷,看似稚拙、淳朴的人物形象,实则体现出画家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
西厢记
戏剧《西厢记》是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经典剧目之一。 故事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杂剧《西厢记》,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几乎所有剧种都曾将《西厢记》搬上舞台。图画书《西厢记》故事成功地表现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一美好主题,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喜结连理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故事传达了主人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把最美好的情感以最美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图画书《西厢记》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用一幅幅精描细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塑造了善良痴情、轻贱名利的书生张君瑞,才貌出众、古典名著中勇于追求爱情的典范崔莺莺,仗义执言、成人之美的侍女红娘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图画书从人物造型到环境布局,从亭台楼阁到一草一木,都透出细腻传神、古朴优雅的意韵,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盗御马
《盗御马》故事取自晚清公案小说《施公案》第384—400回,讲述的是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河间府绿林好汉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死门丁,盗走了御马的故事。这部戏剧能让孩子们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学习到剧中人的机智勇敢。
图画书《盗御马》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绘画形式,融合工笔人物、青绿山水等表现技法,并成功地借鉴了民间年画以及京剧的脸谱造型和服饰设计等诸多表现手法,营造出生动传神、古朴绚丽的视觉效果,刻画出鲜活的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侠肝义胆、扶危济困的豪侠窦尔墩,武功高强、计谋多端的“忠义金镖侠”黄三泰及其智勇双全的儿子黄天霸,身手敏捷的神偷朱光祖等人物形象。
空城计
图画书《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中诸葛亮的临危不惧和智慧果敢成为千古传诵的美谈。川剧、晋剧、山西蒲剧、河南越调等剧种也都上演过《空城计》。
图画书《空城计》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绘画形式,融合工笔人物、青绿山水等表现技法,并成功地借鉴了民间年画以及京剧的脸谱造型和服饰设计等诸多表现手法,营造出生动传神、古朴绚丽的视觉效果。图画书成功地塑造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和权高位重、善谋奇策却生性多疑的魏国权臣司马懿等人物形象,画面通过对动与静、虚与实、众与寡的完美呈现,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本通过官宦之女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歌颂了男女青年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图画书《牡丹亭》塑造了美丽聪慧、古代文学史上最具叛逆精神的女子杜丽娘,才华横溢、执着追求爱情的书生柳梦梅等人物形象,以极富装饰性和形式感的丙烯油画,营造出色彩瑰丽、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画面极具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书生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同国家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内容。除了男女主人公,故事还成功地塑造了说书先生柳敬亭、奸臣阮大胡子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
图画书《桃花扇》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用一幅幅精妙细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塑造了才艺双绝、身陷囹圄却具有崇高爱国气节的明末秦淮艳妓李香君和才华横溢的书生侯朝宗等人物形象。与故事的悲剧色彩相呼应,图画书整体采用清雅的色调来传递感伤的情绪,以极富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将读者深深地带入了几百年前那一段悲欢离合、兴衰存亡的历史情境中。
三岔口
《国粹戏剧图画书•三岔口》
—— 一群人摸黑打架的故事
一出滑稽好玩的幽默剧;
一部拳脚精彩的功夫片;
一只古典传世的正气歌;
一本跃然纸面的好戏大看台。
京剧《三岔口》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北宋年间,杨家精武一门忠义护国,却遭奸臣嫉恨,受诬蒙辱。三关上将焦赞气愤不过,剿灭奸臣得罪了当朝昏君,被发配沙门岛。
《三岔口》故事自此开始,焦赞好友任堂惠奉命乔装跟踪、暗中保护焦赞。解差押解焦赞行至三岔口,夜宿于刘利华店中。任堂惠赶至店中宿下。店主夫妇亦是仰慕贤臣 义士的一对英雄。入夜,任、刘因误会引起一场夜斗。正当难分难解之时,店主夫人已把焦赞救出,二人加入夜斗。夫妻交手知是夫妻,战友过招才知战友。灯烛之 下,大家一照面,才知都是朋友。误会尽释,四人携手同上三关。
该剧是在国外戏剧演出的保留剧目,早在 1951年这出戏就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中获得了大奖。川剧、汉剧、秦腔、豫剧、昆曲均有此剧目。曲折好玩的情节,皆大欢喜的结局、精彩纷呈的武打动作是 这个故事的特点。这使得不认字的小孩子和不懂汉语的外国人都能看明白这个故事,《三岔口》一度成为孩子和外国人最喜爱的剧目。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相信图画 书《三岔口》也一定会赢得小孩子的喜爱。
窦娥冤
《国粹戏剧图画书•窦娥冤》
——藏在元曲里的童话
一篇经典传世的元曲名作;
一个充满想象的神奇故事;
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一座跃然纸面的好戏大看台。
《窦娥冤》是这系列图画书首推的两册之一。图 画书根据元曲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改编,这篇文章收录在中学语文课里本,作为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它是一曲人世的悲歌,更是对于窦娥的伟大赞歌。作者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以其瑰伟的想象力为故事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色彩。这点甚至 有点像小孩子喜读的童话。窦娥临行前发愿说:“如果我是冤枉的,那么就让我的血溅白绫,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洒在地上;如果我是冤枉的,就让楚州六月大雪,三 年大旱。直到我的冤情大白于天下。”窦娥死后,三桩誓愿一一都实现了,窦娥的冤情惊动了朝廷,终于重审此案,获得昭雪。
该书的编写者对字句拿捏得当,既保留了元曲原作的精髓,有较好的照顾到小孩子的接受力。故事绘画传统,画家技法精湛,画面想象空间丰富。这都构成了这套精品原创绘本的前提。
这个故事出自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故事发生在楚州,窦娥和蔡婆婆一对孤寡婆媳相依为命。但,一个无赖泼皮张驴儿见窦娥貌美年轻,为了霸占窦娥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在窦娥做给婆婆的汤里投了 毒药,没想到,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亲爹张老汉。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了张老汉,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了保护婆婆,自认了杀人。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娥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回到楚州,重审此案,为窦娥冤终于大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