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多的节日,特别是在中国,过年是最让孩子开心的事,如果孩子问你,年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故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你能帮助他解释的清楚吗?即使你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春节的风俗习惯,你有办法让孩子轻而易举地了解吗?这套书就帮助你解决这些的问题。比如,关于中国的春节,本书是这样开始的: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凶恶的怪兽叫做“年”,它平时住在深山里,但是总在十二个月过完以后跑出来危害百姓,大家都害怕极了。
怎样才能把“年”赶走呢?听说年最怕火光、红颜色,还害怕响声,于是聪明的人们想到一条妙计。每家每户都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在门上贴上了门联。小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放起了爆竹。
可能你会说,这不就是讲故事吗?有什么难的?可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的,在这些故事当中还需要孩子动手操作的贴纸游戏,比如说,就是前面的这两页故事,设计的贴纸游戏是这样的:
你想知道年是什么样子吗?请根据描述将年从贴纸中找到贴出来吧!
请在合适的位置贴上灯笼、门联和爆竹的贴纸,让年逃得远远的吧!
《元宵节》
本书不仅是关于节日的故事书,更侧重于动手操作,有贴纸游戏和观察游戏,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类图书。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本书不仅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民间的传说,还有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像唐朝的灯市,乐舞百戏表演,还有宋朝的灯谜,当然,书中还专门为小朋友们制作了几个谜语,用贴纸猜答案呢,此外还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元宵节的活动。元宵节的传统美食汤圆,更是被设计成了美妙的食谱,可以跟着书中的方法和妈妈一起亲自制作美味的家庭自制巧克力汤圆。本书不单纯是讲节日来历的故事,而主要是与节日相关的手工游戏书,玩贴纸游戏,还有发现和寻找的游戏,在小朋友在读和玩的同时,巧妙认识中国古代的民俗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尊重传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清明节》
清明节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讲起,人们之前是用“清明”庆祝清除水患,天下太平,还不是一个节日。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礼仪,后来流传民间,又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寒食节传说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清明节。本书穿插清明节来历的传说故事,还有南北方人民过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古代流行的清明节习俗,如禁火、扫墓、插柳、踏青等,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风筝,还有风筝的来历,以及秋千的游戏和来历,还有古代的秋千,即“牵钩”的来历等,这些小知识都以清明节为主线散射开来,通过贴纸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轻松主动的掌握。本书中还有介绍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歌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完美地将清明文化知识呈现于小朋友面前。最后,本书还讲了外国人的祭祖节日等,让小朋友不仅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顺便了解了国外的相关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从屈原跳汨罗江的传说开始讲起,介绍了棕子和赛龙船的来历。此外还有纪念伍子胥的传说故事,并且介绍端午节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节日。此外,还有全国各地在端午节的民间活动,如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挂菖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也是以贴纸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其中。此外,还有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端午节活动。最受小朋友喜欢的还有包棕子的手工活动,可以按照步骤和妈妈一起学。最后还有端午节流行的香包、插柳,还要请小朋友们猜两个与端午节相关的谜语。故事、人文、手工、游戏的完美结合,是本书的主要特色。
《中秋节》
本书的中秋节从周朝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开始讲起,现在北京还有日坛、地坛、天坛和月坛,也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然后从丑女无盐讲起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告诉小朋友们外貌并不重要,品德和才学才更重要。然后重点讲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故事,以及月饼的来历,还告诉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提倡节俭过中秋,拒绝那些过度包装的月饼。然后,还有介绍中秋节的玩具兔儿爷,以及它的来历和造型。中秋节的游乐活动,主要是赛龙舟和玩花灯,还介绍香港的“树中秋”和舞火龙活动。这些故事、传说和知识,全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配合好玩的贴纸游戏活动进行的,所以小朋友们会主动了解和学习的,这就是我们本书的主要目的。
《重阳节》
重阳节从来历开始讲起,魏晋时期的饮酒、赏菊。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明代时,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贺,皇上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另外,还有民间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如古代九月祭火的仪式,东汉恒景除瘟魔,有了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到后来演变成思乡思亲、亲人团圆的节日主题。还介绍了古代著名的诗人写的重阳节诗句,以及重阳节“龙山落帽”故事。最后还有重阳节的美食,像重阳糕,以及各地独特的过节形式等。最后,还介绍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年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活动。最后还介绍了国外几个国家的老人节等。故事、人文、手工、游戏、品德教育的完美结合,是本书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