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全套10本新书,2010年“六一”儿童节一面世,就打动了3至6岁孩子家长的心。新书的内外浸透着以“幼儿为中心”的浓浓爱心,让家长和孩子一见就感到这是“自己的幼儿百科全书”。
新书封面展示出鲜明色彩的画面,是每本书中的一个主题展开画页的再现。如《我们的身体》分册封面,是一个漂亮的男孩张开着大嘴在咬一个大苹果:上下洁白的牙齿让人辨识出白白的门牙、有趣的虎牙和露出的磨牙。主图左边是一串卡通:门牙像菜刀在切菜,虎牙如尖锥在撕裂肉,磨牙像磨子在磨食物;右边的连环画里,是一些小“蛀虫”在牙洞里快乐地蛀牙,后来被赶走的故事。被这些夸张生动活泼的画面吸引,小读者一定会要和妈妈一起到书中去寻找这一面。看着连环画让妈妈读读有图注的“小蛀虫蛀牙记”的故事:“小蛀虫找到爱吃甜食小女孩,住进了她牙齿的黑洞洞里,小蛀虫很快乐,因为小女孩不爱刷牙。终于小蛀虫让牙齿疼得不能吃东西了,是医生帮助补好了牙洞洞,才赶走了小蛀虫。”
看图读完上面的字儿,妈妈让宝宝休息一会后,看见卡通画上还有“宝宝说儿歌”呢。这是一首叫“白白的牙齿”的儿歌,好听!宝宝跟着妈妈读起来。下次再看到这页面时,发现卡通画上还有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呢。这是“家长讲故事”互动小栏目,讲的是“小象磨牙”的故事。宝宝想,肯定好听,一定让妈妈讲。妈妈说,这些书上的故事,都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睡前故事”播送,也可以在电脑网上下载的,书上的封都写清楚了。不着急,一会儿,响着背景音乐的故事,由播音员姐姐缓缓动听地讲来。在轻松有趣的故事里,宝宝带着笑容睡着了。
在书里,小朋友还会发现,在音频中还可以听到书中的“宝宝说儿歌”的播送。配着音乐的儿歌,说得那么好听!更重要的是,宝宝听出来自己的普通话有几个字说得不准,跟着播音才说准了。以后去幼儿园参加说儿歌和说故事比赛,准得第一,谁让他(她)学会了一口标准普通话和讲故事的技巧!
这是一套3至6岁幼儿可持续阅读的书,也是以各种风格画面来图说有趣知识故事的书,自然会激起孩子产生画画的冲动。经常翻阅,会发现,本中还有让“宝宝画一画” 的互动栏目。仔细一看,书中已经选取了一些孩子的图画,标上了几岁,叫啥名字。傍边还有个空白面,是专门给爱画画的孩子留下的,小读者可以尽情地画上自己喜欢的画。也可以另拿来一张纸作画。画好的画让家长“寄”回出版社,说不定孩子不久就可以收到一本收录了自己画的《中国幼儿百科全书》新书,书的扉页将注明:“献给聪明可爱的×××”。
为方便小读者家长寄画,书上有出版社编辑部编辑的电子邮箱和北京的地址。这也会成为编辑与小读者和家长的纽带,拉近书和小朋友的亲切距离。
除以上这“书里书外”的互动外,亲子共读无疑是此年龄段读物的标志特点,为此书中特别设置了如下亲子之间的互动栏目。
“宝宝你说说” 是妈妈问孩子。
通过书中主题画面的共同阅读,妈妈提问让小孩子说一说。“说一说”的直接目的是对幼儿的语言顺练,间接地是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与情感表达。如“老师”的主题中“宝宝你说说”是:“你有几个老师?她(他)们各是什么模样?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呀?” 孩子在妈妈身边回答,家长还可以引发让幼儿“说一说”的衍生问题。同时也激发宝宝要“妈妈你说说”的冲动。
“妈妈你说说” 是宝宝向妈妈提问。
宝宝提出的问题也是由图书主题画面引发的,小朋友可能不只提一个问题。书上的“妈妈你说说”,是我们替孩子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妈妈回答。实际上,每次阅读后他会提出新问题,那正是本书要的效果,想提问会提问可以增强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想象力。
“给家长的话”是作者或专家与家长的互动对话。
这是就某个主题内容,提醒家长要特别关注的几句话。有的是一点建议,有的是某一相关知识。例如在“谁都要喝水”的主题中,“给家长的话”里说:“儿童每天喝多少水?白天应在两顿饭之间适量饮水,不等渴了才喝水,要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不宜喝冰水。睡前少喝水,起床宜喝1杯水”。
“宝宝做一做” 及其它。
作为互动,“宝宝做一做”是设计让宝宝能做一做的手工。还有“宝宝找一找”的知识迷宫图。这迷宫也是书中的知识总结,如《不一样的工作》分册,书尾的“职业化妆舞会”图,就总集了书中介绍的许多职业的服装或用具,让孩子在寻找的游戏中回顾了书中的内容。也训练了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套幼儿和家长共读互动且可以反复阅读的书,也是一套能读能说能听能画的百科彩色图书,。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这套书会受到幼儿家长热诚欢迎,并被广大家长网络传诵。